喜报!内二科张晓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最美护士”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18-06-15 08:57:28 浏览次数:471 字号:[
小 中 大
]
为积极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弘扬“南丁格尔”精神,颂扬白衣天使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内蒙古医院协会开展群众身边“最美护士”评选活动。市二院内二科护士张晓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最美护士”荣誉称号。
张晓华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工作中一直以过硬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任劳任怨的服务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十几年来从未发生过护理差错事故。面对那些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张晓华的心理始终承受着沉甸甸的压力,伴随着疾病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需要安慰和解释,病情的变化需要随时监测、迅速处理,更危险的是突然出现的心源性猝死、癫痫、休克和意识丧失随时都会夺去患者的生命,必须时刻警惕危险信号的降临才能及时化险为夷、挽救生命。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她常常利用自己有限的休息时间学习充电,在三班倒的情况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努力完成高护专、本科学历,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
2016年,她奔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放下了作为妻子应该照顾的患有冠心病、放了三个支架的丈夫和年仅6岁的孩子,一心扑在学习上。学习期间她虚心请教,坚持多看多做多练,把更多的功夫用在钻研业务上面,只要有空就留在重症科室观摩,只要有机会就动手实践。勤补拙,熟生巧,她很快进入角色,CRRT她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得到老师和患者的表扬。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医院帮扶的一名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户患儿需要去北京武警总医院进行心脏手术,患儿父母没有陪护能力,医院委派张晓华全程陪护,她在长达一个月的陪护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手术护理计划,主动为患儿洗头、擦澡,为她换洗衣服,用贴心的言行照顾这位贫困的先心病小患者,连北京的医护人员都误认为她是患儿的母亲,深受感动。
一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入院当天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张晓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行,这样下去,非得压疮不可。”于是她主动为老人翻身擦澡,更换体位、衣物,运用防压用具,确保老人时时舒适、刻刻清洁,她常常累的满头大汗、直不起腰,但却成功的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老人长期卧床,出现了便秘的情况,经过饮水、吃蔬菜水果、腹部按摩、开塞露塞肛、灌肠等手法都不见效,患者腹部鼓鼓的,大家都束手无策。张晓华一声“我来”,硬是用手替老人将干结的大便抠了出来。在张晓华伟大的信念里,从来没有“脏”、“累”二字,有的只是“认真”与“坚韧”。
在内科,高龄行动不便、孤独无助、焦虑抑郁、失眠健忘、耳目失聪的患者每天都能遇见,面对这样的病人,张晓华总是拿出饱满的热情去面对,她常说“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很多老患者看到她在护士站都愿意去找她聊几句,有一位患者老伴去世后,总是郁郁寡欢,再次住院后见到张晓华也不像原来那样爱说话了,张晓华便上前询问“大爷你怎么了?怎么不愿意说话了?”大爷怔怔的看着她,“哇”的一下哭了,说他自老伴去世后就没人和他聊天,他觉得生活也没什么意思了。张晓华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在此后的护理中始终耐心的与大爷进行交流、倾听诉说,渐渐地老大爷走出了阴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张晓华的敬业乐群,源于对生命真正意义的理解。她知道,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尊重生命、感同身受疾病的痛苦才能与患者共鸣、才是有效的沟通。在平凡岗位的非凡表现,正是她侠骨柔肠的性格展示。她不仅对病人关怀备至,对自己的同事也充满爱心。同事生病或家中有困难,张晓华都会给予他们安慰与关心,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年轻护士都亲切的称呼她为“华姐”。她的热心热肠、她的细心周到、她的豁达开朗使许多同事都把她当作知心朋友。
在十几年的护理生涯中,张晓华始终用亲情温暖患者、用真情服务患者、用热情帮助患者,用她的热忱和行动践行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供稿 毕然)